
創作四季的韋瓦第是義大利人,1678年出生於威尼斯,1741年去世於維也納。
本來,韋瓦第應該成為一個神父的....如果真是這樣,不見得是宗教界的福氣,但一定是音 樂界的損失。他15~25歲時,在聖傑米尼亞諾教堂( St. Geminiano)及聖喬凡尼教堂 (St. Giovanni)接受神父的訓練,然而基於健康因素的考量,這段期間他仍住在家裡,並繼續 向他的父親學習小提琴,年紀輕輕的韋瓦第已精通小提琴這項樂器。25歲時,他當上了神父,但 為了能繼續他的音樂事業,便辭去了神父一職。由於他們家的人都有一頭紅髮,所以大家就叫他 「紅髮神父」。同年,韋瓦第開始在「皮埃塔」(慈悲的意思)的女子孤兒院兼音樂學校擔任音樂 教師。
韋瓦第一首接一首地進行創作,從而在之後的三十七年間,共創作樂曲達六百以上。
其中,大部份都是為了讓「皮埃塔」的學生進行演奏所作的。簡單說來,六百首樂曲也是一個不算小數字(管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曾挖苦地說:「韋瓦第只是把相同的協奏曲寫了六百遍」。)因此,至今還流傳著這種說法-在彌撒進行的高潮時,他依然在心裡揣摩樂曲的構思,有時頭腦裡浮現出一段曲譜,不久,他即被禁止再做彌撒,因而又被人們稱為「不做彌撒的神父」。
關於這個問題,韋瓦第本人認為是自己生來就有的病體(據說他是七個月的早產兒,患有狹 心症)所使然,但由於其對音樂的功績巨大,人們也就不太在意他的「不做彌撒」特權。他一方 面可以藉休假自由地去國外,另外在女性關係方面似乎也有了不少發展。在他多達四百五十首的 協奏曲當中,最受人們歡迎的《四季》,正是在這種狀況之下創作完成的。
韋瓦第任教於「皮埃塔」,如前所述,從1703年開始,持續了三十七年,佔去他一生的大部 份時間。但是,到了晚年,由於其粗製濫造地寫作而喪失了聲望。因而被作為特權相視的「不做 彌撒的神父」,也被提出來批判,並且還被以女性問題為理由而取消了其歌劇的上演。因此而失 望的韋瓦第於1740年離開了威尼斯,到維也納謀求發展,但是未能如願,結果在失意中以六十三 歲之齡離開了人世。
被後世稱為「協奏曲之王」的韋瓦第,一生共創作了四百五 十首協奏曲,他寫作協奏曲的速度, 據說「比抄寫員抄譜的速度還快」,寫 協奏曲對他來說,好像比喝開水還容易。本身就是小提琴家的韋瓦第,所寫出來的協奏曲有一半以上都是為小提琴 的,但也有其他如中提琴、大提琴、曼陀林、長笛、直笛、短笛、Oboe、 低音管、甚至二支以上的樂器或小型室內樂所作的協奏曲。韋瓦第兩套最具代表性的協奏曲集-「調和的靈感」及「和聲與創意的嘗試」。其中「調和的靈感」(作品三)包含了12首不同樂器和編制的協奏曲;「和聲 與創意的嘗試」(作品八)的12首則都是小提琴和絃樂團合奏的協奏曲,《四季》就是前面的四首。由於四季實在是太有名,其他的八首反而都被大家遺忘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